close


 


這個醃瓜真的是古早、古早......的古早味!


從多媽小的時候就看過,應該是阿嬤的阿嬤那個時代就有了~~


結婚後每到夏天,鄰居的媽媽總是買回一大布袋、一大布袋的瓜瓜,在那裡切切洗洗、挖籽去囊、又曬又醃的,擺在路旁曬好幾天~~


 


多年以後才知道這瓜瓜的大名.....越瓜


在網路上參考的資料,聽說是因為出產於江浙一帶,而江浙即是古時候的越國的所在,因而得名~~


它長得和大黃瓜有點像,可是皮比較綠而厚,在台灣也把它稱為「菴瓜」,雖然可以煮食,但還是專門拿來做醃漬用瓜比較多!


可以做成濕的「醃瓜」,也可以做成乾的「瓜仔脯」~~


多媽這次做的醃瓜就是濕的,要去皮!瓜仔脯不必去皮,可是要醃鹽和用重物壓擠,可以切成薄片加榶、辣椒,脆脆、鹹鹹的,是配稀飯的聖品,也是颱風天的最佳備用菜~~


 


這是削過皮的菴瓜,長的是不是和大黃瓜很相似?


 



 


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上班前必須將小孩送到婆婆家,每到要曬瓜的季節,就可以看到婆婆拿著一個小板凳和一支湯匙,從鄰居家回來,因為她一大早已經幫鄰居挖好瓜籽,處理好曬瓜前的準備工作了~~


這就是從越瓜削下來的皮.....




 


把瓜肉攤在烈日下曝曬,大概需要一天~~


曬到瓜瓜表面摸不到水份,瓜肉有點萎軟的狀態,收起放一旁備用~~




 


這是「米醬」!是將糙米煮熟放麯菌發酵好而製成的~~


在宜蘭好像都是純糙米製成,中南部的米醬會滲一些豆子,口味上會有些不太一樣~~


將買回來的米醬清洗乾淨,洗到綠色的菌種都洗淨,糙米都變成金黃色,然後拿去曬乾(其間要將米醬上下翻面,曬到沒有水氣為止.....)




 


將瓜瓜切成自己需要的大小、加少許鹽,醃漬片刻除去多餘的水份~~




 


將乾的米醬加白砂糖、鹽、酒成濕潤狀態~~




 


然後拿一個空罐(需洗淨煮沸消毒過,不能有水、有油)一層醬、一層瓜......往上堆畳,裝罐放置三個月至半年,就可以食用了~~


 


醃瓜的食用方式可以很多項的選擇.....


最簡單的就是拿來切小塊和鮮魚一起煮魚湯,或是剁碎後和絞肉拌勻蒸肉餅,再不然切薄片直接拿來配稀飯(這是鄰居家的食用方式)~~~


其實在多媽家這種醃瓜很少做....因為我們的家傳瓜瓜是「花瓜」(就是味X花瓜的那種),吃慣了花瓜的口味,醃瓜也就比較不被重視了~~


今年鄰居奉了母親之命要做醃瓜,順便問多媽有沒有興趣一起製做?


想想.....試試也好,拿來蒸肉還蠻下飯的.....


在炎熱的夏天,食慾不好的狀況下,換個口味和吃法,應該會受歡迎吧~~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多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